skd11回火工艺,skd11表面处理有几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材质T25 SKD11用零点几的铜管打孔 skd11回火工艺,skd11表面处理有几种

skd11回火工艺,skd11表面处理有几种

2024-07-09 16: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skd11回火工艺,skd11表面处理有几种

发布时间:2023-11-02 17:05:09 人气:229 来源:东锜特钢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skd11回火工艺的一些知识点,和skd11表面处理有几种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skd11如何淬火

1、淬火(冷却):快速将保温后的钢件从高温状态快速冷却到室温,通常采用油淬或气体淬火。淬火的目的是使钢件获得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回火:将淬火后的钢件再次加热到较低的温度范围,通常为150°C到550°C之间,保持一段时间后冷却。

2、淬火规范工件预热:在进行淬火处理前,需要将工件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800℃左右,保温1小时。这样可以消除工件内部应力,避免淬火时出现裂纹。淬火温度:SKD11的淬火温度为980℃。

3、淬火:先预热700~750℃,再加热至1000~1050℃在静止空气中冷却,如钢具厚度在6寸以上者加热至980~1030℃在油中淬硬更佳。回火:加热至150~200℃,在此温度中停留,然后在静止空气中冷却。硬度:HRC 61以上。

4、SKD11淬火后精车BN-H20牌号PCBN硬车刀片:中等断续切削用PCBN刀片,Vc=100-180m/min,fn=07-15mm/r,镶嵌式结构(同BN-H1。

5、冷作模具钢SKD11和DC53等的淬火曲线如图3-1所示。通常在比转变点稍低的800℃下预热,使模具内外温度达到均匀。如果存在加热变形问题,可在更低的600℃左右先进行次预热。淬火温度为1030℃,模具心部达到此温度后保温20-40min即可。

6、SKD11是高耐磨韧性通用冷作模具钢、高碳高铬合金工具钢和真空脱气精炼钢,钢质纯净,具有淬透性好、淬火变形量小的良好淬硬性。SKD11模具钢为日本工具钢号,日立和大同钢厂都有生产,日立产SKD11商品名为SLD,大同钢厂商品名为DC11。

二、SKD11热处理工艺

1、下面是SKD11的常见热处理工艺: 预热:将SKD11钢件加热至介于500°C到650°C之间,保持一段时间,目的是均匀加热以减少冷却时的应力产生。

2、SKD11热处理工艺SKD11热处理工艺 成分标准:GB/T1299-200化学成份:% C碳Si硅Mn锰Cr铬V钒Mo钼P磷S硫磺 5241300≤025≤01特点:高碳高铬钢,高淬透性,高硬度、耐磨性及韧性极高。

3、SKD11深冷处理 为了获得高韧性和尺寸稳定性,磨具在热处理后立即制氢至70℃至80℃,保持3-4小时,然后回火。深冷处理或磨具强度高于基本热处理工艺1-3HRC。对于外观复杂、规格变化较大的零件,深冷处理有干裂的危险。

4、SKD11热处理淬火:先预热700~750℃,再加热至1000~1050℃在静止空气中冷却,如钢具厚度在6寸以上者加热至980~1030℃在油中淬硬更佳。回火:加热至150~200℃,在此温度中停留,然后在静止空气中冷却。

5、SKD11的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回火和淬火两个步骤。淬火 SKD11钢的淬火温度一般控制在980℃-1010℃,淬火介质为油冷或空气冷却。具体的淬火工艺参数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和加工工艺来进行优化调整。

6、为防止开裂,建议采用气淬及高温回火处理,以降低热处理应力,或对模胚进行腔预加工处理。 继续了解SKD11模具钢,您可以点击相关文章:SKD11SKD11热处理SKD11热处理工艺 更多问题,欢迎点击右侧咨询窗口与销售客服苏州浩凯金属在线沟通。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我们仅作为信息分享。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h11是什么材质,H11硬度 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 2024-07进口k110钢材,进口m368钢材 2024-071.2316属于什么材料,1.2312对应国内什么材料 2024-07材质1.2436,1.2631材质对应中国 2024-07s136h钢料,晒钢料 2024-07模具销钉材质,销钉怎么用 2024-07五金模具材料种类,五金模具钢材型号大全 2024-07电木模具用什么材料,电木怎么成型的 2024-07模具用耐磨方钢规格,模具耐磨块标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